M23's Newspaper Cutting
Thursday, October 12, 2006
  大盜之行也
副刊專欄
P28 信報財經新聞 游清源
2006-10-09



頭文字Y
大盜之行也



  當我在尖沙咀海港城海都酒家發現自由行擁有七折優惠,而自己無論如何裝扮都不像是內地人的時候,眼光失落得無處安放,只好亂點茶芥、輕翻菜牌。然後我就看到「佛山燻蹄」。
  佛山燻蹄?和佛山無影腳有沒有親戚關係?燻蹄是豬蹄,無影腳是黃飛鴻的腳。莫非是飲食娛樂化、佳餚戲劇化的結晶?抑或不過是大陸化的明證?
  關於大陸化,即時浮現腦海的冰山一角是「包包膠Way Say Day」和「包包膠Day
Way Day」。不須放屁,如果你的普通話夠道地的話,自然會知道,我說的是中國名牌步步高出品的VCD機和DVD機。經濟革命就是請客吃飯,所以步步高亦不惜重金,禮聘「未來戰士」兼未來加州州長阿諾舒華辛力加任品牌代言人。事實上,除了「包包膠」,全球超過九成的「Way Say Day Gay」和「Day Way Day Gay」都是「May現猜拿」者也。
  到了近來,就有「丫餅,沙」(阿扁,下台),足以令人想起,到目前為止,中國人的民主,充其量都是「黑社會民主」,正是:「大盜之行也,天下圍攻,損言語能,講數收祿。故人不獨親其親,更加疏其疏。使老有懵懂,壯有衝動,幼有所搶,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凶相。男有盜,女有娼。貨惡其棄於地也,事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務必為己。是故謀財而害命,盜竊亂賊而無惡不作,故外戶而緊閉。是謂『大蒙』。」
  如果你還是不認同中國人的民主充其量都是「黑社會民主」,就請再想想「遍地開花」這個四字詞的潛藏真義。還是不信?且看一段四天前張貼於張大春「大春泡新聞」的文字:「今日民國九十五年矣,人民在總統府前靜坐、遊行,已十數日矣,地無分東南西北,遍地開滿紅花,人無分男女老幼,皆入紅花會為好漢,而中華民國大總統,竟元龍高臥,不理不睬,甚而授意鷹爪,殘民以逞!今夕何夕,今夕何夕,嗚呼哀哉!」而明天,已是中華民國創建九十五周年。
 
Friday, October 06, 2006
  節流人人想道行有高低
理財投資
P20 信報財經新聞
畢老林
2006-10-03
時勢微觀
節流人人想道行有高低

  上周本欄引述英國《金融時報》關於雅虎及瑞信「孤寒小家」的省錢新招,想不到周末在網上發現,對企業錙銖必較滿腹怨言的員工多不勝數,千奇百怪的控訴層出不窮,罄竹難書。

  綜合多如牛毛的投訴,最令員工憤慨的兩個省錢範疇,一是文具,二是茶水。

  有「苦主」說,上班第一天獲發一張申請表,填寫需要領取的文具。同事悄悄提醒這位新丁,申領文具一定要慎而重之,因為離職之日,公司會拿該份表格跟你對質,若果交不出當日申請的原子筆、剪刀、釘書機之類,閣下可能要賠錢。據「過來人」所言,有同事因為離職時未能理清文具糊塗賬,一周後即收到人事部的「追數」電話。

  對大部分打工仔而言,文具是日常工作的必需品,但偏偏成為不少公司控制成本的開刀對象。這些「算死草」企業為了確保員工不會公器私用,想出各種各樣匪夷所思的制度,令人嘆為觀止。

  華爾街投資銀行貝爾斯登一名前員工在網誌大吐苦水(當然不用真名),指第一天上班同事給他一袋萬字夾,並告訴他公司的政策是從來不買萬字夾。據聞這個強制萬字夾回收再用措施,是貝爾斯登前行政總裁格林伯格(Ace Greenberg)的主意。格林伯格在金融界鼎鼎大名,對數以億美元計的交易視作等閒,豈料竟也想出這等「省錢絕橋」。與貝爾斯登一樣,不少企業為省一個萬字夾而費盡心思,有些甚至要求員工詳細錄下每個萬字夾的用途。美國銀行一名前僱員訴苦說,這家以市值計僅次於花旗集團的全球第二大金融機構,曾經下達指令要求員工少用釘書機、多用萬字夾,因為後者可以循環再用。

  循環再用雖符合環保原則,但員工卻認定公司連一個萬字夾也斤斤計較,孤寒得過了分。

  另一項最令員工反感的措施是削減茶水,尤其咖啡供應。

  老畢相信,堂堂大企業機關算盡,必有見地,但削減咖啡茶水等「非必要」福利是否控制成本的上策,卻大有商榷餘地。員工畢竟是人,長年累月替公司勞心勞力,偶爾在辦公室喝杯咖啡,大有提神醒腦之效,公司茶水間停止供應咖啡,難道員工就不會找個藉口溜出辦公室去買?一來一回,浪費掉的工時和生產力,又豈是省回幾包即溶咖啡所能補償?

  老闆是否精明,到其公司茶水間瞧一瞧便可知一二。彭博通訊社辦公室的茶水間名聞遐邇,曾經在那兒工作或參觀者無不讚不絕口。據說彭博的茶水間猶如一家便利店,早餐、各式小食甚至輕便午餐一律免費供應,提供的特色咖啡,水準媲美星巴克。

  公司提供「免費午餐」是否人人應學,老畢不願輕罝可否。然而,因工作關係,我曾經接觸不少彭博員工,他們來自五湖四海,但不論本港、台灣還是美加,彭博職員都甚少說老闆壞話,讚他「應使得使」的卻數不在少。依老畢所見,原因有二:一、怕老畢「口疏」,無意中向其他人透露了他們的心聲;二、員工真的對商而優則政的米高彭博(現任紐約市長)心悅誠服。

  開源節流是所有商業機構的共同目標,但公司政策是「除笨有精」抑或「除精有笨」,還得看決策者的道行。
 
  曾領導:多了一點點
副刊專欄
P27 信報財經新聞
徐詠璇
2006-10-03
琉璃火
曾領導:多了一點點

  「領導工作從來不是個人表演……」曾特首說。

  陳方安生宣布不參選,她的決定與整個過程令好些人失望,本來曾蔭權已經可以贏盡。但或者特首辦的策略是要增強曾蔭權的政治形象,乘勝追擊,鞏固他的領袖地位以免如葉劉淑儀以至將來梁家傑的狙擊,所以不放過任何機會。

  曾蔭權去大學演講,本不算什麼大不了。「領導要有執行能力,不單靠把口搵食,講就天下無敵,做就有心無力。」這些被指是單打陳太的說話,其實他還可以有很多機會講出,例如《志雲飯局》等。

  「特首辦對今次曾蔭權的表現極為滿意,尤其有份撰寫演辭的幕後班底,認為曾蔭權臨場『好fit』。」《明報》全版報道盛況,還特別闢出專欄報道幕後幕僚「穩陣派」和「冒險派」的爭持討論,讓我們彷彿置身白宮群英之中。

  噢!就這麼說多了一點點。《明報》向來像特首辦肚裏的蛔蟲一樣,對他們的內心世界和一片苦心了解甚詳,這趟也說多了一點點。

  《蘋果》一向反動,他們批評特首故意用年輕人語言以表示拉近關係。其他報章只是平常心處之,沒有太大興奮。

  中大政治與行政學系高級導師蔡子強認為,曾蔭權這篇演辭,「是香港少有敍述自己政治哲學的演說」。這點不錯—

  但當曾蔭權企圖擺脫自己是在做政治騷時,卻又給《明報》暴露了馬腳。重要人物的演辭當然有助手幫忙,但他們的角色應是文膽,不能以「槍手」姿態出現,否則主人翁便有變成傀儡之嫌。

  曾蔭權的演辭,環環緊扣,的確是力作。但現在只突顯了他身邊有許多spin doctors或智囊,為他修飾或粉飾。對比之下,陳方安生果然顯得單薄寂寞。很快,她便會得到同情分—至少她的說話未經雕琢,也沒有強大政府機器在背後發功。

  香港是個奇怪的地方:亢龍有悔。要強政,更要小心。
 
  一九八七
副刊專欄
P28 信報財經新聞 游清源
2006-10-04
頭文字Y
一九八七

  都十九年了,日曬雨淋風吹雨打,照片已經褪色,就像記憶。

  照片上的髮型,還是十九年前的髮型;照片上的面型,還是十九年前的面型;照片上的笑聲,還是十九年前的笑聲。是的,她喜歡說笑,即便到了大小便失禁的冷酷異境,她還是會笑着說,終於,再次變成嬰兒。那一次,我從法國醫院跑去國貨公司,替她買睡褲,順道在藥房買幾條成人紙尿片,然後在回程的路上,邊走邊哭。那條路,是我小六時跟一位兩小無猜小女孩天天一起走的路。這條路,很遠,就像世界盃決賽踢到加時仍未能分出勝負時足球員由中圈開球點走到禁區十二碼點的距離那樣遠,而你負責射的,正是最後一球。都十九年了,如果你問我,最記得的場面是什麼,我看,就是這一個。

  當然,我還會記得很多。例如有一次,我和她手牽手一步一足印的走,五十步外的大門口成了萬里迢迢的天盡頭。前面有一級樓梯,她拚盡畢生氣力想提起腳。終於提得起了,彷彿踏上天國的階梯,卻忽然一軟,整個身子撲向前面。那剎那,我及時扶着她,但覺拈起一片風裏落花。就這樣,五十步、四十九步、四十八步,……總算走到世界盡頭,也就是她花了四十年建構而還有八十日可以逗留的家。而這個家,也在「沙士」期間讓我大哥成功轉型為「銀主盤」,從此大家都可以安心失憶。

  不認不認還須認,我對她的記憶已經開始褪色。有人對我說,這是好事,人總不能帶着遺憾過一生,即便那個人是我的母親。是嗎?只知道,當我在喧鬧的人境忽然被寂寞這頭兇獸偷襲得手時,都會躲在自閉的胸房跟她說好一會兒心底話。雖然,她早已化為一團白色的氣體,可是,我依然感到,她與我同在,在牆上,在路上,在天涯。

  明年,回歸十周年,也是她謝世二十周年。回歸前十年,揮之不去親緣;回歸後十年,留下只有思念。而再二十年,便會讓我步進她到最後仍能笑對的階段。
 
  自由市場名存實亡
理財投資
P09 信報財經新聞
曹仁超
2006-10-04
投資者日記
自由市場名存實亡

  10月3日,周二。恒生指數升63.48,收17606.53;成交三百九十九億六千一百多萬元。10月期指高水,升85點,收17644點。建行(939)升3%,收三元四角七仙,係3月3日以來最大升幅;利豐(494)升2.3%,見十九元八角,股東大會同意買下德國最大百貨公司 Karstadt Quelle採購子公司,總代價五億九千四百萬元,降低對美國市場依賴。儀征化纖(1033)跌7.3%,見一元五角二仙;上海石化(338)跌 7.7%,收三元五角八仙;裕元(551)跌1%,見二十三元九角五仙;鷹君(041)跌1.2%,見二十八元零五仙;藍頓國際(245)升3.1%,見一角九點七仙,公司計劃發行八億多股新股,每股一角八點八仙,以收購內地購物商場。富豪酒店(078)升1.54%,見六角六仙,公司計劃發行 REITs,集資四十億元。

  本港8月份零售業升8.3%,達一百七十九億元(7月份升7.1%),表現不俗。

工業股開始向上

  1983年香港政府決定1美元兌7.8港元,去年金管局修訂為7.75港元,以便金管局進行有限度干預。1994年1月中國政府決定1美元兌8.28人民幣,以後許升不許跌;去年7月修正,今年已升穿八元,估計年底前見1人民幣兌1港元。以上述幅度計,未來人民幣升幅有限。

  第三季已結束,第四季已開始。第三季最大改變係油價喺7月14日自七十八點五美元一桶回落,其次係8月份美國樓價出現十一年內首次回落;前者利好因素被後者利淡因素部分抵銷,不過仍將道指及恒指推至全年最高指數才結束第三季。由於5月份聯儲局將利率推高至五厘,令揸金吸引力大減,金價開始回落。開礦需要大量燃油,油價上升最終令礦產價上漲;反之,當礦產價下跌,遲早又令油價回落。兩者關係係油價上升遲早扯高礦產價,礦產價回落最終又令油價回落。我地不妨留意金礦股指數(Amex Gold Bugs Index)與金價嘅關係:由2001至04年上半年呢三年半時間,金礦股升幅大於金價;2004年上半年至06年上半年金價升幅又大於金礦股,可見炒金礦股者較炒金者聰明。利用兩者嘅微妙關係,有助分析金價方向。

  第三季表現出色嘅行業有電訊業、機械製造業及保險業;表現最差有零售業、傳媒業及軟件業。第四季又點?我老曹較為睇好係內地金融股,工業股亦開始向上,其次係航空股,上述都係原材料及能源價格下跌嘅受惠行業。例如立信工業(641)估計今年及明年純利將因鋼價回落而上升。內地航空股最惡劣日子已成過去,人民幣升值、奧運概念、油價回落因素,皆對內地航空股未來純利有利,唔排除內地航空股喺今年第三季(或第四季)轉勢,明年第一季純利急升。換言之,未來三到六個月內地航空股仍可睇好,可作中線吸納。

  美國經濟進入放緩期,香港經濟屬海島型,無可避免受影響。雖然近十年中國因素對香港經濟影響力漸大,但中國亦係美國嘅工作坊(workshop),直接或間接亦受美國經濟進入放緩期所影響。亞太區在1998年擺脫亞洲金融風暴影響,亦嚟自美國經濟繼續繁榮。2003年4月港股能擺脫沙士疫症嘅壓力,理由係港元追隨美元減息,以及2002年10月起美股上升。2000年香港TMT股回落,亦由美國科網股泡沫爆破引發。香港經濟同美國經濟有千絲萬縷關係,講三日三夜亦講唔完。香港經濟活動74.5%同貿易有關(反之,香港只有5%GDP同旅遊有關);其次係資金流入及流出,例如美國減息基於聯滙制度,資金必然流入香港。中國經濟目前過熱,美國經濟進入放緩期,對中國係利好多於利淡,例如原材料價回落。換言之,假如閣下相信明年美國經濟進入放緩期,投資策略上宜傾向睇好內地企業多於本港企業股。

  第四季經濟前景展望:一、聯儲局已完成加息周期,至於減息周期目前仍言之過早。二、美國通脹率(CPI)已由7月份4.2%回落到8月份嘅3.8%,但核心通脹率反由7月份2.7%上升到8月份2.8%,距離目標通脹率嘅1-2%仍遠,即聯儲局仍未到放寬銀根期。三、美國就業情況仍十分良好。四、油價7月14日起進入回落期,有助未來通脹率進一步回落。五、美國7月份外貿赤字進一步擴大,入口較6月份升1%、出口較6月減1.1%。

油價大方向改變

  能夠準確預測2000年3月科網股泡沫爆破,係幸運多於一切!大量冇純利只有概念嘅科網股股價炒到半天高,絕對係荒謬,上述荒謬喺1999年已存在,經驗告訴我地,上述情況係不能長存,但幾時爆破則木宰羊!情況有如2001年嘅黃金一樣,金價响咁偏低水平,遲早上升一倍或以上,但幾時起步則木宰羊。不過,聯儲局開始減息,遲早令金價由低於三百美元升上六百美元以上。當時金價已回落二十年(1980至99年),叫人相信金價可上升一倍有D困難。今年油價升至七十八美元一桶以上,情況亦一樣。盛衰循環周而復始,人人皆知,但邊一天盛極而衰、哪一天是否極泰來?便只有事後才知道。

  1973年9月阿拉伯產油國聯合起來,同意同時減產5%,佢地發現可令油價上升,同年10月宣布再減產5%,並向美國及荷蘭呢D同以色列友好嘅國家禁運,令油價急升四倍—,此乃著名嘅石油危機。1980年伊朗皇朝被推翻,新政府將石油產量由每天五百萬桶降至每天一百萬桶,令油價升上四十美元,係第二次石油危機。美國為對付高油價,將美元利率推高至二十厘,引發全球經濟大衰退。市場對石油需求減少;加上北海油田投產,油價大幅滑落。沙地阿拉伯為阻止油價回落,產量由1980年一千萬桶減至1985年4月二百二十萬桶。最後當沙地亦放棄減產,油價由1985年11月三十二美元一桶,跌至1986年年中嘅十美元。另一次石油危機係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令科威特石油無法出口,其後以美國為首嘅聯軍將伊拉克軍隊趕走,恢復油產而結束。2003年美軍入侵伊拉克,油價急跌37%,當年市場相信為重建伊拉克,伊拉克石油將大量湧入市場。但事與願違,伊拉克局勢無法平靜,令油公司唔願投資伊拉克,油價漸升;再加上去年兩場風災帶來破壞,將油價進一步推高。伊朗核問題、以色列入侵黎巴嫩、英國石油公司喺阿拉斯加漏油,加上市場擔心今年風災,再將油價推高至七十八點五美元。事後伊朗核問題並冇惡化,以色列開始從黎巴嫩撤軍,英國石油公司油管完成維修;加上雪佛龍宣布响墨西哥灣深海發現巨大石油蘊藏量,五年後投產,令油價回落到六十美元嘅超賣區;此後OPEC宣布自動減產;加上油價短期嚴重超賣而反彈。分析員估計,由於供求關係改變,估計未來油價可跌至五十美元一桶。依家大部分分析員仍未相信油價大方向已改變,雖然大摩羅奇上周大膽預測商品上升周期已完成,但高盛證券卻唔同意,高盛嘅James Gutman認為快見底才真,宜趁低吸納。最後誰對誰錯?有待觀察。作為普通投資者,今時今日只能謙卑與謹慎,到底油價完成反彈後,跌落五十美元抑或進入另一上升周期【圖】?金價喺六百美元爭持後,向上還是向下?依家說也說不清。

  根據彭博通訊社統計,全球二千五百位分析員及三百五十間證券公司過去兩年推介,成績最好係美林證券,過去兩年喺二百間公司中,所作出嘅六十八次推介十分成功;排名第二係瑞士聯合(UBS),作出五十八次成功推介;第三係瑞士信貸,共五十二次;第四係大摩,共四十八次;第五係德銀共四十六次。上述五大證券行過去兩年推介成績十分出色!雖然如此,目前大行一流分析員年薪卻降至六十萬美元(2000年係一百萬美元),而工作卻較2000年辛苦好多。例如排名第十嘅花旗銀行目前只有三百位分析員,卻要睇二千九百間公司(2000年不但人數多D,而且要睇嘅公司只有二千三百間)。目前證券公司大客主要係對沖基金,良好分析可吸引對沖基金生意。排名第九嘅滙豐銀行認為,分析報告有助吸引生意。今天成為出色分析員亦唔易,因為市場競爭十分激烈,許多大行改由爭取到幾多生意去決定分析員年底可分到幾多花紅。呢D分析報告如非大客唔易獲得。換言之,散戶响股票市場贏面有幾大?大家心中有數。

價格對供求影響欠伸縮性

  有關積極不干預之爭,我地必須承認世界上冇完美嘅制度,任何制度都存在缺點,問題只係多或少。投資者發現自從1971年美元採用浮動滙率制度後,價格對供求嘅影響已缺乏伸縮性(inelasticity)。1971年前產品一旦加價,需求便減少;一旦減價,需求便上升。但1971年後,必須大幅加價才令需求下降、供應上升;必須大幅減價才令需求上升、供應下降。例如呢次油價由1999年11月每桶十美元升至今年7月14日七十八點五美元,才見供求開始出現改變,主因係消費者對價格嘅敏感度隨着手上財富增加而下降。上述改變令boom & bust周期愈來愈長及幅度愈來愈大!隨着價格對供求影響力日漸下降,自由經濟制度嘅缺點亦愈來愈多,許多時必須政府介入,以免走向極端,政府嘅干預漸漸成為一項需要,以補自由市場嘅不足。絕對自由市場只存於在書本裏,响現實世界並唔存在。至於幾時作出干預?干預程度如何?干預手法又如何?便必須深思熟慮,以免過猶不及。

  1971年美元唔再同黃金掛鈎後,形成聯儲局隨時可增加貨幣供應,令整個自由市場出現扭曲。例如2001至03年6月喺聯儲局大量供應貨幣下,甚至可將回落中嘅GDP扭轉方向,阻止美國經濟進入「通縮流動資金陷阱」(deflation liquidity trap),並出現2003年起至今嘅經濟繁榮。上述治療法包括向金融制度大量注入資金、大量購入期貨去刺激價格上升,以及一再將利率壓低等去阻止美國經濟受科網股泡沫爆破後遺症嘅影響而步日本經濟後塵!整個計劃由高盛證券前主席魯賓出任美國財長所策劃,並成功阻止美國經濟喺2000年代步入日本1990 年式衰退。

  反觀日本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努力重建生產力,而成為出口導向型經濟,出口所賺取利潤令日本人生活不斷改善。日本唔係一個接受移民嘅國家,當大部分日本人生活水平達到中產階級後,消費便停止增長。雖然出口業務繼續為日本帶來可觀收入,但日本人只用作海外投資,而非進一步增加消費,結果1990年起日本經濟便陷入通縮流動資金陷阱(即樓價下跌、股價下跌,產生信貸收縮壓力,影響經濟表現)。雖然政府一再增加開支去對抗,情況亦只能時好時壞。

  由於估計明年3月31日前日本銀行都唔敢宣布第二次加息,令近期日圓滙價積弱。日本銀行將喺10月13日及10月31日開會,估計利率不變!咁意味住2001年起日本亦步美國後塵,利用貨幣改策大力干預市場。

  我地必須承認,由政府獲得濫發貨幣權開始(1971年),自由市場根本上已名存實亡。2001年美國聯儲局如不及時干預,美國經濟早已陷入類似1990 年代嘅日本衰退模式,人人受害。中國政府為咗發展和諧社會,自然必須保障工人就業,結果人民幣只能有限度升值。為加快中國經濟由出口導向轉為內部消費導向,政府正大幅提升工人最低工資。反觀特區政府不但干預能力有限,干預程度亦好有限。

  經過三十多年貨幣濫發後,世界已經冇真正嘅自由市場,因為價格對供求嘅影響早已缺乏伸縮性。為阻止通縮流動資金陷阱出現,干預反而成為一項需要。例如 1998年格蛇增加貨幣供應去阻止長期資本管理倒閉引發骨牌效應;2001至03年6月亦減息去對付2000年科網股泡沫爆破。今天商品價格大上大落,而炒期貨孖展又少於10%(即升降10%已可令孖展本金消失);加上2001年美國政府刺激資產升值去對抗科網股泡沫爆破,面對今年8月美國樓價首次回落,未來唔干預才怪!

美政府或是油價回落幕後黑手

  有人懷疑7月14日油價回落美國政府其實係幕後黑手,絕對唔奇怪,因為美國政府正準備另一次經濟軟着陸,令CPI增長率重返2%或以下。

  點解歐羅區經濟好唔起來?主要係德、法等國家响九十年代為解決失業問題,將每周工作五十小時改為每周工作三十五小時,理論上工作時間短咗,公司自然聘請更多員工工作,結果卻相反。外資公司計算過後,決定唔投資德國同法國,而德國同法國公司亦跑咗去外國投資,德國同法國精英亦離開本土,跑去倫敦或美國甚至香港搵嘢做。

  德國同法國勞工法例不但每周工作三十五小時、一年六星期大假、三年有薪病假(若員工有病,公司要照顧三年,繼續出糧畀員工),並有「就業警察」確保晚上六時後冇人工作(除獲政府特別批准嘅行業外);至於裁員接近唔可能,因此公司唔敢招聘新人,只有請臨時工。去年我老曹去過法國幾天,認真領教過法國大餐嘅滋味,例如麵包係凍嘅,湯非常濃,相信一早已經煲好,侍應服務態度奇差。初時我老曹以為自己係中國人嘅關係,但見隔鄰D美國人所獲服務態度一樣,相信同種族無關。理由應該係員工唔怕炒魷魚,情況自然如此!

  今年德國新總理上台後,上述情況未知能否改變,但相信阻力好大。上述情況或者係德國物業仍然咁便宜嘅理由。

  歐美集團(8203)、卓健亞洲(593)、中民燃氣(681)、聯合集團(373)、聯合地產(056)、漢國置業(160)、建業實業(216)、天鷹電腦(1129)、新鴻基公司(086)、旭日環球(353)、玖源集團(8042)停牌。

  瑞安房地產(272)、利記(637)新上市。

  ■毅興行(1047)10月16日公布業績。
 
  再談「最低工資」救不了窮人
時事評論
P22 信報財經新聞
林行止
2006-10-04
林行止專欄
再談「最低工資」救不了窮人

  「最低工資」問題近來已少有學者論及,或有論及而乏新意,由於此事關係到數以百萬計勞工尤其是剛走出校門進入人力市場勞工的福祉,學者因此極度關注,過往是大熱的論題,不同學派學者寫了太多正反的論說,頗有什麼角度都談及而無新鮮觀點之感。真是無巧不成文,昨文見報後,便讀到十月二日密蘇里Show- Me Institute(慈善基金支持、集中進行與密蘇里州有關公共政策的學術研究)題目為〈「最低工資」的經濟效應〉,作者為加州大學伊榮校區經濟學教授紐麥克(D. Neumark :〈The Economic Effects of Minimum Wages〉, www.showmeinstitute.com)的「研究報告」,這顯然是應時的論文,因為密蘇里州下月中旬將就提高「最低工資」的「B提案」(proposition B)進行全(州)民公投;目前該州採取聯邦政府於一九九七年規定時薪五元一角五仙(美元.下同)的「最低工資」,該州工會因應時勢,建議把之加至六元五角並和消費者物價指數順應,即日後時薪的升降將與通脹(或通縮)同步,換句話說,時薪會隨CPI的升沉而上下浮動。

  所有有良知的人都不會反對這種建議,因為提高「最低工資」,驟眼看來,等同提高低入息階層的收入,進而有望令更多的貧戶擺脫窮籍。按照常理,「外冷內熱」或理性中充滿熱誠的經濟學家,對此沒理由不贊成;可是,他們中不少人不惜冒被斥為冷酷無情的指責,提出相反意見,為什麼?因為冷靜的剖析顯示「最低工資」定得太高─密蘇里的例子是加至「太高」─歸納起來有二點反效果。

  第一、它會使僱主不願聘請非技術非熟練工人,因為他們「不值這個工錢」,結果造成低下層工人失業情況嚴重,成為「最低工資」制度下的受害者,為社會治安製造更多問題,同時加重社會福利負擔;

  第二、如果非技術非熟練工人可得比較高的「最低工資」,可能會打消那麼本來有意進職業學校學一技之長以賺取較高工資的青少年求學的主意,因為「不學無技」便有可觀的收入,為何還要在進修上作重大投資(讀書需要時間,而這有機會成本─上學的時間本可工作賺錢,有關收入因為上學而消於無形)。

  顯而易見,這些消極效果,俱非提倡「最低工資」(或要求提高「最低時薪」)者所願見。「最低工資」的倡議,所以獲得「廣大勞工階級」及為他們爭取權益並致力於使他們脫貧的「勞運分子」支持,是表面上「最低工資」保障了最低入息階層的起碼收入,提高「最低工資」當然可改善他們的物質生活;顯而易見,「最低工資」的立法等於增加資本家的開支,因此,反對「最低工資」的人都難免會被批評者標籤為替資本家服務。可惜上面簡單的分析指出「最低工資」的立法有深廣的負面效果,不僅對最低層勞工幫不上忙,且對總體社會不利(青少年不求上進拉低整體技術水平),理性者都應「冒天下大不韙」予以反對!

  香港沒有累進稅,對財富轉移亦不徵稅,這是對有產階級的優惠,在這種有利於富裕階層的環境下,為低入息者爭取「最低工資」,本是義所應為且是理直氣壯之舉,可是「最低工資」的效果遠遠不如為苦哈哈們請命者一廂情願構想之美滿。特區政府千萬不可因為有「千人上街」而草率行事。

  香港有對資產階級非常寬容的稅制,卻因此亦不宜開徵不分貧富一刀切的銷售稅,因為這種稅項對低入息階層和退休者十分不利……。香港稅制有太多優點,它使經濟繁榮昌盛、財富高速累積、外資大量湧入,但它有製造貧富兩極化的「內生」缺陷,在稅制未改革之前為拓闊稅基而徵收銷售稅,對工人和退休人士俱不公平。
 
  理論破舊立新 實踐有反效果
時事評論
P22 信報財經新聞
林行止
2006-10-03

林行止專欄
理論破舊立新 實踐有反效果

  四十多個勞工及關心勞工福祉的團體,昨午發起千人爭取「最低工資」(最低時薪三十元)的遊行;他們計劃下周二到立法會外通宵靜坐,促請行政長官於周三發表的施政報告中,加入落實「最低工資」的承諾。
  提倡「最低工資」的目的,本在保障婦孺免受「無良資本家的剝削」,顯而易見,作此主張者的出發點是與人為善的,事實上,它歷來被視為反貧窮的進步立法;可是,史特拉(G. Stigler, 1911-1991,八一年諾獎得主)於一九四六年六月號《美國經濟展望》發表〈最低工資法的經濟學觀〉,徹底推翻這種論
說。受史特拉的影響,幾乎所有市場經濟學家都不贊成制定最低工資,因為從市場角度看,勞工亦是商品,其價格因此要由供求決定。眾所周知,供不應求令商品價格上升,反之下跌;工資高低亦應取決於勞工市場供需情況,不可由政府替商界代謀。
  經濟學家視工資是「中性」的,這即是說,市場決定的工資與受薪者所需無關,比方說,一名工人每月養家要一萬元,這是他的私事,與僱用他(她)的資本家無關,因此,工人所得多寡,與道德和公義完全扯不上邊。可是,經歷了經濟大蕭條和二戰後共產主義遍地開花之後,福利主義慢慢抬頭並蔓延全球,這一派的學者相信市場制度,但同時主張政府立法以避免「收入分配不公平」激化成社會矛盾─這正是無產階級革命的溫床。
  政府干預勞工市場,是經濟學上所稱的「市場後干預」(after-market intervention),保守派學者認為市場運作不應受妨礙,工資由市場決定後政府要設法彌補缺乏公義的市場活動對低收入階層「不公」的情況,而其手法是大家都瞭然的累進稅率及其他「財富轉移」;可是,自由派學者不以為這樣做便足夠,他們要求提高「市場工資」,而手段是勞工集體談判權及制訂「最低工資」。港英和特區政府多次拒絕賦予工人以集體談判權,現在會否在「社會壓力」下提出「務實的最低工資方案」?
  讀過經濟學初階(Econ 101)的人,都知道以行政命令而非由市場力量提高工資,結果是市場對勞工數量需求下降,換句話說,「最低工資」的落實會導致失業率上揚,此中的道理極簡單,「最低工資」提高資方的直接成本,在生產力未能同步上升的時候,資方唯有少請員工以維持邊際利潤率。不過,這種行之有年的「假設」,一九九七年終於被二位年青「學術破壞者」(Academic Luddites)的實證研究推翻。他
們花了五年時間,以「控制小組」(control group)的形式,對新澤西州四百一十家快餐店進行仔細調查,得出最低工資由每小時四元二角五仙(美元)增至五元零五仙後,餐廳的僱員不減反增,平均每家餐廳增加二個半僱員。對這種「反常」現象,他們的解釋是,快餐店經常人手不足,有二三個空缺─這是何以在經濟增長期我們長期看到快餐店貼招工廣告的原因 ─而其請不到工人,是工資太低(比
「最低工資」低或不滿足於「最低工資」),誘因不足,待業青少年寧可呆在家裏「孵豆芽」,當「最低工資」把工資水平提高後,誘因相應上升,待業者紛紛外出找工做,結果是高工資(「最低工資」)時的就業人數較低工資時高。他們把研究成果寫成轟動經濟學界的《最低工資的新經濟學》(D. Card和A. Krueger :〈Myth and Measurement - The New Economics of
the Minimum Wage〉)一書(有關評論見一九九八年七月十五日本欄,該文收在台北遠景社的《通縮初現》頁四十一至四十四)。筆者對最低工資的態度,因這本書而有所改變,從過去服膺古典經濟學的解釋,堅信工資和百物價格應由市場決定,到相信以行政命令決定工資不會打擊就業,加上香港稅制稅率都向富裕階級傾斜─如果強行徵收增值稅,傾斜便變成一邊倒─筆者因此以為制訂「最低工資方案」不是什麼洪水猛獸。
  不過,從實際層面觀察,香港的特殊經濟結構似乎不適宜實行「最低工資」,因為它與盈利最豐的行業如物業發展、金融及炒業無關(這些行業的最低級受薪者的工資都高出擬議中的「最低工資」),但其他百業如服務業及僅存的工業,面對本地及內地同業的劇烈競爭、邊際利潤不高(以本港為例,盈利一旦有起色便為相應提高的租金吃掉),若行「最低工資」,必有消極效應,屆時受害的可能是力爭勞工權益者所欲保護的低層勞工!
 

My Photo
Name:
Location: Hong Kong, Hong Kong

M23 / 喜歡嘆冷氣的麻甩中佬一名、新手爸爸 / 一個成日「腳軟」的基督徒、過氣外務老鬼、 / 前 23 谷谷友 / 板主、3721 成員, / 讀過 N 間中學大學,學生時代間中會 sit 下學聯九樓扮老油條, / 曾任某熱線機構的小小行政助理、 / 大牌二沙冷氣部雜工, / 及某大判機電組打雜, / 人稱 "engine 匿埋"。

ARCHIVES
October 2004 / August 2006 / September 2006 / October 2006 / November 2006 / December 2006 / May 2007 / June 2007 / August 2007 / October 2007 / November 2007 / February 2008 / March 2008 / April 2008 / April 2009 / July 2009 / August 2009 /


Powered by Blogger